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正文

“特色工作巡礼”之文化育人篇

作者:冉祥华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4-09-18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展示2016年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葡京官网各项事业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工作特色亮点,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党委宣传部将通过新媒体平台陆续推出“特色工作巡礼”系列报道,进一步坚定信念,明晰思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奋力谱写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崭新篇章。


深入挖掘河南地域文化中宝贵的教育资源

立足“四个融入”打造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

党委宣传部部长 冉祥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他在《求是》2024年第17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厚资源,让学生在底蕴深厚的课程教材中、在参观名胜古迹的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近年来,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教育、“大思政课”等重要论述,深入挖掘河南地域文化中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将优秀地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科学研究、融入专业实践、融入第二课堂(以下简称“四个融入”),着力打造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收到良好育人效果。学校先后荣获省“融媒体+育人”试点单位、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豫东分中心、省“三全育人”工作试点单位、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24年5月,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依托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成立河南省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中心,着力打造三个高地:一是挖掘传播河南历史文化重要高地,二是河南地域文化育人实践高地,三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理论研究高地。

一、依托“协同育人中心”,深入挖掘河南地域文化中宝贵的教育资源

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文化积淀中的精华,包括地域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者构成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是“大思政课”弥足珍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统筹建设省“融媒体+育人”试点单位、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豫东分中心和学校融媒体中心,大力推进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拍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短视频,将陈列在河南大地上的宝贵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使其在更加自觉的层面服务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格陶养。2020年,学校推出了《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8集历史文化专题片,登录中央学习强国总平台。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时任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给予高度评价并作批示。2019年,策划并撰写《老家河南,出彩中原》11集专题片论证报告、解说词和拍摄脚本,拍摄了第一集《“三皇五帝”时期的中原不老传奇》。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时任宣传部部长江凌给予高度评价并作批示。2020年暑期,拍摄了《黄河故道百年变迁》。2022年暑期,拍摄了《黄河之旅》10集系列短视频,荣获全省唯一特等奖,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积极推介,各级平台点击量迅速破亿,其中仅新华网客户端《走进仰韶》1条,阅读量就达216万。2023年暑期,拍摄了《中原红色之旅》14集系列短视频,荣获省教育厅特等奖,光明网、学习强国总平台全部予以转发。目前,“协同育人中心”正在拍摄《殷商之源,大美商丘》30集短视频。同时,还以省16条文化线路为重点,完成了“中原四大古都”系列短视频文案之“郑州笔记”20篇、“洛阳抒怀”16篇、“开封散记”14篇、“安阳神韵”7篇等创作任务。

二、立足“四个融入”,打造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和工作格局

1.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课程”部分开设传统文化类课程模块。先后建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中国文化与礼仪》《中国艺术鉴赏》等省级一流课程和网络精品课程。推出《商丘文学通史》《范仲淹与应天书院研究》《明清归德府望族与文学研究》等地方文化课程。邀请民间艺术大师、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来校讲授《中国民俗剪纸史》《四平调鉴赏》《庄子漆艺》《宋城皮雕》等地方传统文化课程。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教学大纲、融入教案课件、融入课程考核等各个环节。

2.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科学研究。成立“殷商之源”文化研究院,下设“殷商之源”文化研究中心、“殷商之源”文化外译传播中心、两宋文化与应天书院研究中心、庄子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等10个科研平台。人文学院出版了《应天文化季刊》等学术刊物;与商丘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范仲淹与商丘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出版了《商丘通史》《侯方域全集校笺》《宋荦全集》等系列著作;获批《明清商丘宋氏家族文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省兴文化工程等20余项。外语学院译著《庄子》入选省“中华源·河南故事”丛书,荣获省“翻译河南”工程优秀成果特等奖。音乐学院依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开展豫东调唱腔和商丘稀有剧种“四平调”研究及人才培养。学报开设“庄子·道家·道教研究”栏目,荣获“全国教育院校期刊特色栏目”称号。图书馆特藏部长期致力于商丘古籍文献收集和整理,是豫东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文献整理服务中心。

3.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专业创作。艺术设计学院构建“两业三品、实题实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厚重商丘文化积淀,利用毕业创作为地方企业进行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完成“诗经文化园”整体策划及景观文化植入等60多项文创项目。美术学院深入挖掘传统手工雕刻、扎染技艺,相继开发出“庄子漆艺”“宋城皮雕”“归德木雕”“梁园扎染”“千年柘·弓”等多个文创产品,在省内外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发布会上深受观众好评。音乐学院原创民族歌剧《应天书院》填补商丘歌剧创作空白。传媒学院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商丘好人”“商之颂”“老家河南,出彩中原”大型诵读会,对“商丘好人”精神和河南(商丘)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

4.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的总结,凝练出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校训“应天归德,智圆行方”,创作了大气磅礴的校歌。邀请戏曲、剪纸、蜡染、泥塑、漆画、木雕、皮雕等民间艺术大师,开办专题讲座、现场展示技艺。成立汉韵雅仪文化社、豫见民俗学社、未晞汉服社等学生社团,开展“游园戏梦--古风沉浸式游园”“梨园青声--戏曲进校园”“中国华服日”等系列文化活动,开设毽球、汉服体验、寻簪记、飞花令、剪纸、舞蹈、荡秋千、跳大绳等传统娱乐项目。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中秋月光皎皎,思念悠悠我心”等读书活动。人文学院利用上巳、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今又重阳”“暮春上巳日,秋湖修禊时”等沉浸式节俗文化体验活动,意在通过对重阳、上巳等传统文化节俗的创新性展示与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到大学生视野。音乐学院“柠檬树下乐队”创作的歌曲《赤伶》,入选新华社“新青年开学季乐队演唱会”活动。美术学院“小画笔”社会实践服务团足迹遍布3省6市13个县(区)130多个村庄,创作街道墙绘700余条、作品9万余幅、面积近15万平方米。

三、坚持“八字方针”,为其他兄弟高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深入挖掘河南地域文化中宝贵的教育资源,立足“四个融入”打造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让学生收获了在书本里、在课堂上无法收获的精神食粮。2022年12月,《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省教育厅官网等70多家媒体,以《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四个融入”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为题,对这一办学特色进行报道。2023年11月,在河南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会议上,学校就文化育人特色进行了典型发言。《立足地域文化开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等3个项目获批2023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2024年4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张志坚署名文章《立足地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2024年9月3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校长陈向炜署名文章《凸显专业实践教学的“三味”》。学校将继续坚持“总结、巩固、深化、提高”八字方针,在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领域耕耘,以期取得更多成果,为其他高校提供实践参考。

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文化育人崭新篇章

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讲,大学是一种文化存在,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教化之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坚持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将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共性结合起来,将优秀地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科学研究、融入专业实践、融入第二课堂,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的结合点,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2.把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主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打开“书斋”之门、“教室”之门、“学校”之门,直面时代、贴近生活、植根实践,将陈列在祖国大地上、融含在民族历史里、贯穿在勇毅前行中的各种宝贵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使其在更加自觉的层面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材。要牢固树立开门办学思想,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展课堂教学半径,努力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奋力谱写文化育人崭新篇章。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审核:于庆江

编审:吉瑞瑞 审签:冉祥华


关闭

  • 学校微信学校微信
  • 学校微博学校微博
 

版权所有: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 豫ICP备05002432号-1

豫公网安备41140202000296号

地址:商丘市平原路55号 | 邮编:476000  

招生电话:0370-3057992/3057995/3057997 

服务邮箱:xxzx@sqnu.edu.cn